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孙文宾 李征)“这是我们的展示作品‘航天员快乐星球’,前不久刚拿了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的一等奖。”9月13日,在雄安新区教育系统首届科学运动会暨科技嘉年华活动现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四年级学生牛沐莀和金熙惠举着作品向记者介绍。
这款充满巧思的作品,源于两位小朋友对航天员太空生活的细致关注——长期处于封闭、失重的高压环境中,航天员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为此,她们设计出双模态心理健康支持系统,通过音乐相框与AI对话机器人构建情感支持闭环;外观以月球为灵感,采用环保材料3D打印而成,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让作品更添温度。
活动现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四年级学生牛沐莀和金熙惠向嘉宾介绍自己的科学作品。李征 摄
这场以“科学筑梦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科学活动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举办,旨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以赛事为纽带推动新区大中小幼一贯式科学教育落地生根。活动设幼儿组、小学A组(三至四年级)、小学B组(五至六年级)、初中组、高中组五个组别,涵盖个人与团体项目,吸引了新区900余名师生踊跃参与,现场活力满满。
小学组赛场堪称“小小科学家的实验室”。“自制测力计”项目中,选手们巧用弹簧、皮筋等寻常材料,匠心设计出能精准测量物体重力的工具,指尖的创意让物理原理变得可触可感;“声音的产生条件探究”项目里,孩子们借助音叉、乒乓球等器材,通过一次次实验直观验证“声音由振动产生”的科学真理。他们用好奇的眼睛洞察世界,用智慧的头脑拆解未知,在动手实践中触摸科学的脉搏。
雄安新区教育系统首届科学运动会暨科技嘉年华活动现场。李征 摄
机器人挑战赛个人赛现场则上演着“科技对决”。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选手们迅速投入“战斗”:编写程序、反复调试,不断优化机器人性能,确保其精准完成指令任务。随后,他们娴熟操控机器人穿梭挑战区,按规则完成各项动作,一举一动尽显对编程与机械操作的扎实功底,科技少年的风采令人赞叹。
一直以来,雄安新区以全面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目标,始终秉持“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的价值追求,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积极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前,新区正着力构建具有雄安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幼儿园)逐步设立“少年科学院”“名师工作室”,打造城乡教育联盟,开展教师专项培训;同步举办科技节、“小科学家”评选“未来科学家”培育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
雄安新区教育系统首届科学运动会暨科技嘉年华活动现场。李征 摄
“雄安新区科技发展优势巨大,多家设计院、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已入驻,为新区发展科学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雄安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区教育局将加强与各科研单位的对接合作,推出更多优质的科学教育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让每一个新区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