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河北质造”|从制造到“智造” 恒工精密的转型之路
来源: 冀云  李征
2025-09-24 15:23:02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孙文宾 张荣鹏 李征

  “大卫大卫,请给我表演一段打鼓吧。”

  9月20日,在雄安新区举办的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览会上,一款能够敲鼓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和拍摄。观众通过语音发出指令后,机器人便举起双臂,演奏出节奏准确、旋律动人的鼓乐,其表现丝毫不逊于专业鼓手。

  “我们这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1米7,全身具备40个自由度,支持语音交互。它不仅可用于表演,还能完成诸如端茶倒水等服务性任务。”恒工精密机器人事业部生产总监张新波告诉记者,该公司曾是一家以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如今通过进军精密加工领域,逐步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成长为一家具备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位研发和整机生产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在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览会上,人形机器人敲鼓表演吸引参观者的关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李征 摄

  在过去十多年前,恒工精密的生产主要依循“按客户图纸定制”的模式,很少参与产品的前端设计。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则需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工艺优化等源头环节入手,以实现产品“更轻便、更智能、更美观”的目标。如何实现从“汗水制造”到“智慧创造”的跨越?恒工精密项目开发总监孔令伟回顾公司转型起点:这源于来自客户的“偶然”需求

  “我们最开始生产的是连续铸铁,只为客户提供铸造材料。”孔令伟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但市场很快提出了新需求——客户希望材料能经过加工,甚至制成半成品、成品。这一需求让恒工精密看到了转型的契机。“我们当时决定将铸造与加工结合起来,从单一材料供应商转型为‘材料+加工’的综合服务商。”

  为满足精密加工的需求,恒工精密持续投入资金更新智能加工设备,并面向行业广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逐步攻克复杂零部件的加工难题。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形成规模化的精密加工能力,成功进入国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能够为这些大型企业做配套,意味着我们的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是我们从‘制造’迈向‘精造’的关键一步。”

  2023年7月,恒工精密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资本市场的助力为企业的转型注入新动能。上市后,公司迅速启动“寻找新增长点”的战略布局,与人形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上海智元的合作,成为恒工精密实现“人形机器人整机造”的关键契机。

  参观者和恒工精密的四足机器狗互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李征 摄

  “上海智元强于软件和算法,而硬件制造和量产能力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拥有成熟的硬件加工、模组组装和量产体系,双方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孔令伟介绍道,“这次合作,让我们实现了从‘零件供应商’到‘整机制造商’的转型。”

  目前,恒工精密已推出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系列产品。其中,人形机器人能够通过群控技术实现多台机器人同步完成跳舞、打太极等表演,支持人脸识别、自主导航、自主避障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教育展览、展馆讲解、商业引流等场景。

  凭借深厚的制造底蕴,恒工精密的人形机器人具备了“量产能力”这一核心优势。“我们拥有1500多台国内领先的智能加工设备,以及上千家合作伙伴构成的供应链体系,这是许多机器人企业所不具备的条件。”孔令伟透露,相较于无法量产的同类企业,恒工精密在交付效率方面更具竞争力。

  参观者和恒工精密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合影留念。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组委会供图

  “工业设计是‘智造’的源头。例如,机器人的关节结构应如何设计才能实现更灵活的运动?选用什么材料才能兼顾强度与轻量化?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设计阶段就全面考虑。”张新波表示,未来,恒工精密将继续以“智造”为核心,在材料研发、工业设计、系统集成等领域持续投入,争做河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会像手机产业一样不断发展。目前该产业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大哥大’阶段。但随着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它将逐步具备做家务、陪伴康养、工业替代等实用功能,并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谈及未来,张新波和孔令伟的愿景清晰而坚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恒工精密,智造
责任编辑:李征
TOP